2月29日,隨著制絲線梗預處理段浸梗機的落地安裝,至此,從立項到實施,歷時一年多的安徽中煙工業公司蕪湖卷煙廠制絲線工藝優化項目正式拉開帷幕。
“十五”技改后的蕪湖卷煙廠,其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攀幅顯著。然而,隨著行業分組加工技術的不斷深入,“按訂單組織生產”模式的市場化改革和共享品牌產“均質化”生產的需求,再加上蕪煙中高檔烤煙及混合型卷煙產量的迅速擴大,部分工序的生產能力及質量控制能力明顯不能滿足現行需求。蕪煙遭遇發展進程中的產能瓶頸。
為了安徽中煙的品牌發展戰略,為了夯實企業自身的質量保障能力,早在2006年底,蕪煙領導班子就提出“優化制絲線”的設想:在盡量利用原有設備,減少投資的情況下,實現生產的柔性化加工,提升蕪煙產品質量的控制能力。以模塊化生產為主導,實現生產的集約化。有了明確的方向,設備技改科、品質管理科、制造中心等相關部門迅速聯動起來,成立項目組,實地采集素材,到兄弟煙廠調研取經,邀請省內外、行業內專家進行論證,歷時6個多月,撰寫了長達23頁的優化方案,繪制了292張圖紙。
詳實的立項理由,得到了中煙公司投資委員會的高度認可。在投資管理部多方溝通和協調下,蕪湖卷煙廠設備技改部門經過不懈努力最終使制絲線優化所需主機設備(包括進口設備)在國家局07年第2批煙草專用機械購置計劃中順利通過審核,并于10月份下發設備購置的批復文件。
專賣設備購置文件的上報、通用設備的招投標,設備制造和安裝調試技術協議、合同的簽訂,一切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在這期間,蕪煙根據現有條件和生產計劃,5次細化項目實施方案。因為此次設備優化與以往的傳統改造方式不一樣,此次設備安裝,調試任務重,時間緊、人員少。又由于是在原制絲線上優化,且要在不影響生產的條件下進行,操作時間、空間非常有限,操作環境復雜,安裝難度大。
他們反復組織召開多方協調會,設備生產廠家、調試人員及施工單位負責人全部到場,充分協商設計、生產、運輸及現場安裝調試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準確核定各階段工作量,運用先進的計劃評審技術,制定出詳細的實施計劃進度,對每個階段到貨和安裝節點進行了明確,既要考慮到生產的實際情況,又要做好設備及時準確按計劃分批到貨;既要保證設備出廠質量,又要保證安裝設備不缺件,一環緊扣一環的實施。同時,分工到人,做到每個項目進行一對一的服務,確保工程事事落到實處,件件收到實效。
為了保障市場的連續供給和企業全年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蕪煙將原定連續停產70天的集中式改造調整為分階段實施,停產時間壓縮為47天。
為了加快工藝優化項目進程,他們將原定3月中旬改造的梗線局部改造項目,在設備提前到貨的情況下,于2月28日開始了設備的安裝和操作工的培訓工作。當天晚上,設備技改人員利用夜班停產保養時間,在不斷電、不斷汽的情況下,完成了網絡布線、管道對接等輔助工作。在堅持“不影響生產”的原則下,他們將原本需要花3天時間安裝的浸梗機,僅用29日一天時間安裝到位。同時制絲工段組織技術骨干在設備現場邊調試邊培訓,實行工藝技術上的“零過度”。
調試期間,設備技改人員、質量檢測人員實行24小時跟蹤記錄,對試生產過程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驗,詳細記錄工藝加工參數,對檢測結果和過程工藝數據現場分析反饋,查驗優化效果和設備穩定性。分管生產、技改的副廠長汪玉蘭更是每天早早來到現場,在登高平臺上爬上爬下,觀測設備運行和煙梗加工質量狀況,提出進一步改進意見。目前設備運行穩定,工藝參數有效建立,煙梗加工質量取得預期效果,B類煙梗整絲率提高5%,碎沫率降低1.0%,填充值上升0.75cm3/g,優化改造初見成效。
3月1日早上7點,廠長何盛親臨現場提要求、鼓干勁。副廠長汪玉蘭在生產現場坐鎮指揮新設備的帶料調試。當第一批2400KG的煙梗順利平穩過料,主要指標基本達到要求時,大家都長長吁了一口氣,這為后面優化項目的順利實施開了一個好頭。為了給大家鼓勁,也為了給后續更大規模的優化改造積累經驗,雷厲風行的汪廠長立刻組織召開調試現場會,認真分析、總結新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整改要求,全盤協調,分工清晰,任務到人,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達到穩定、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綜合效益的目的。
這,只是蕪湖卷煙廠制絲線工藝優化項目的一個開始,更大范圍的優化工程已經進入倒計時。隨后,將有200多臺設備先后到貨。他們將充分利用生產的空隙,加班加點,采取穿插的方式,爭分奪秒地完成相關配套工程,為完成集中立體施工贏取最短時間。相信他們上下一心,齊心合力,定能打一個漂亮的攻堅戰!
圖(一)為新落地安裝的制絲線梗預處理段的浸梗機
圖(二)為外方人員正在對車間技術骨干進行機械培訓
安徽中煙蕪湖卷煙廠 胡繼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