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須燒的第三把火:環保。
提要:上一節講廉政。提出反腐不如防腐的思路,而防腐的本質就是廉政建設。本節講環保的定義和重要性,提出經濟結構轉型是環保的必要條件,而環保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的許多大城市都是霧都,而且,它們的霧氣比查爾斯-狄更斯(1812-70)筆下的倫敦還要嚴重的多。人民生活質量的界定,不光是口袋里有多少錢,更重要的是所生活的環境質量,包括水、空氣、土壤和食品安全。
中國經濟長時間、高速度的發展,導致了環境的嚴重破壞。不僅空氣污染嚴重,水、土壤和食品,都含高濃度的有毒物質,嚴重影響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把環境質量當成與GDP同等重要的考核指標,這是新一屆政府必須燒好的第三把火。
環境問題,是一個認識的問題
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的新樓剛剛落成,總共花了450萬英鎊。樓高3層,2100多平方米。樓的一邊是一個帶有噴泉的湖,湖里面無數的魚兒無憂無慮的游蕩,肥大的身體用尾巴左右擺動,時而往前游動,時而探頭露出水面,張開小嘴,上下一合一張,吸收著沒有半點污染的空氣。湖里的野鵝和野鴨,不僅在水里嬉戲,還經常上岸,肆無忌憚的攔截行人的去路。
樓的其它三邊,種滿了常年綠油油的草地,在草地上有規律的種上各種長青灌木。樓的正面,有著寬闊的前庭,鋪滿了高級的地磚。在大片的地磚上面,有一個數平方米由黑色石頭做成的噴泉區。莎莎的流水聲,和大樓寬大明亮的玻璃墻窗,互為襯托,相得益彰,給人一種如入仙境的感覺。在樓的側面,有一條長400米,寬10米,用高級石磚做成的人行道。人行道的兩側不僅鋪滿了綠草,還在綠草上面每隔30米就種上一顆常綠的樹,人行道的中間,有一條寬兩米的水槽,水槽的中間排列了無數等距離的小噴泉。這條由石板、水溝、噴泉、綠草和青樹形成的長長走廊,看上去無比的妖嬈迷人。
這種美輪美奐的環境,加上無比新鮮的空氣,使整個校園看起來,就像一個魅力十足的大花園。
為什么大學的校園,建設的如此考究?
道理很簡單。大學,除了盡量給老師提供好的工資待遇以外,還要給老師提供舒適的辦公條件和環境。只有這樣,大學才可能吸引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開心的人才,才有可能吸引和教育高質量的學生。留住高質量的學生和老師,是大學贏得競爭力的基本條件。
建設社會也一樣,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決好他們的衣、食、住、行等問題,是國家強盛的根本。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記得2009年底,我在廣州接受大洋網記者雪小姐采訪時的一段談話。雪小姐問,‘你認為如何解決好廣州的住房問題?’我說,‘廣州人多地少,房地產建設,不能只講究大,而不講究環境。打個比方,你是愿意住一套200平米、周圍臟亂差的房子?還是愿意住一套100平米、周圍有許多草木、空氣新鮮的房子?’雪小姐說,‘那我更希望一套小一點,但是環境優美的房子。’我說,‘科學發展,不是要求多和大,而是要求精和好。這樣,節省了材料和空間,建出來的房子不僅更有價值,而且,住起來,人也比較健康。’
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國際大都市,都是用了這種精而好的建設理念。這些城市,土地少,人口密度高,政府只能建設小面積的房子。同時,在設計的時候,還盡量營造一個生活舒適和方便的空間。
例如,香港50%以上的房子都是50平米左右,大于70平米的房子就算是大房子了。可是,香港的房子不僅質量好,而且,周圍的環境漂亮、服務的設施配套齊全。例如在新機場附近的海邊新區,那里一平方米的面積售價5萬港幣。每棟樓都是50層左右,下面有停車場、商店、餐館、體育館、游泳館、汽車站和地鐵站。在不到一公里的范圍內,居民的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數密度高,創造的GDP也高,生活環境好,而且非常方便。
在大陸,很少能夠看到如此優美、高效、高經濟活動量的生活小區。我記得1997年到北京,那時的方莊是京城比較高檔的生活小區。可是,5年以后,我再到方莊,那里有的電梯不僅很臟,而且還時不時的停電,給人一種進入貧民窟的感覺,其環境的惡劣,跟其‘高級住宅區’的頭銜,非常不相稱。
上海的復旦大學,把原來的學生運動場,蓋成兩棟高高的光華樓,看上去很宏偉,卻占用了學生的活動空間,是好是壞?對我來講,已經不需要回答。
中國的環境污染,不堪負重
國家環保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70%的水面遭到嚴重的污染,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常年遭到酸雨的侵蝕,每年因為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百萬人,由于呼吸道疾病所造成的醫療損失、勞動力損失,無法計算。
我每到一個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重慶、廣州、上海、杭州、西安、長沙、成都和武漢,就老是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城市很難見到天日,很難見到朵朵白云,難道是水汽太濃的緣故?’我同時也問當地的朋友,‘這些和污染有關嗎?’
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沒有嚴重的污染,哪來這么濃郁的霧氣?汽車上面厚厚的灰塵,襯衣黑黑的領子,都可以驗證污染的存在。聽說太原和鄭州的污染,那不是霧氣的問題,那里的空氣,用肉眼就能看出灰塵無處不在。
我的老家好多年沒有人種水稻了,農民把土地集中起來,承包給少數人種香蕉。兩年前,所有的香蕉都不結果了,原因是水土有毒。我小時候喜歡在村前面的河里跳水和游泳,那時的水清清,見不到底。小朋友們都喜歡到河里游泳、打水戰。現在,同樣還是那條河,河里被污泥填滿了,許多養豬的人把豬的糞便和臟水,不斷的往河里沖。無數的小型工廠,包括小的鋼鐵加工廠、玩具廠、印染廠的有毒物質,也是往河里倒。昔日美麗的河,今天卻充滿了臟水和帶毒的污泥。這種現象,全國到處都有,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過去10年,是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的10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大國,這是好事。然而,中國的環境卻嚴重的惡化了,這又是一種多么沉重的代價?
經濟結構轉型是保護環境的必要條件
2001-11年間,中國年均GDP增長10%,可是電力的消耗平均每年增長12%,能耗增長8%。每單位GDP增量的耗能和耗電增量,比前一個10年增長了30%以上。
2011年,中國消耗了34億頓標準煤,4.7萬億度電,耗電量比美國高出15%,成為世界之最。中國的能耗占世界的總能耗份額,從2001年的12.5%,上升到2011年的21%。同一時期,美國的份額,從23.5%,下降到了19%。
中國煤炭的消耗占全國能耗的70%,電耗的80%,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30個百分點以上。2010年開始,中國的碳排放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按單位GDP的碳排放量計算,中國是美國的2.5倍。如果到了2025年,中國的GDP超過美國,而單位GDP碳排放量還是美國的2.5倍的話,中國的碳排放量將占世界的一半,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現實。到時候,中國的GDP是世界第一了,可是,其空氣、水和土壤的質量卻可能不否符合人類健康生存的條件。
中國高能耗的經濟,主要是經濟結構和技術落后所造成了。中國GDP的46%是制造業,制造業里面,重工業的產值占70%。在幾十個重工業的子行業中,有8個最污染的行業,包括鋼鐵、焦炭、水泥、化工,等等,他們的產值占工業的產值30%,可是耗能卻高達50%以上。
要降低能耗,改善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改變經濟結構,盡量多發展服務行業和農產品加工行業,一方面提高每單位GDP的就業量,一方面減少單位GDP的碳排放量。
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是減少污染的重要推動力。因為技術進步需要時間,短期內,工業結構調整,工業的合理空間布局,工業能耗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價格的調整,等等,都是減少污染,提高能耗和電耗效率的政策措施。
環境保護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煤炭儲量占世界第三位,石油儲量第13位,天然氣儲量17位。可是,按人均儲量計算,中國煤炭的人均儲量是世界平均的79%,石油人均儲量是世界人均的6.5%,天然氣儲量是世界人均的6.1%。
到現在為止,中國的汽車擁有量已經是2.33億輛,每年還有近2千萬輛的新汽車上路,中國很快就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擁有量的大國。
汽車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需要石油。可是中國每年的石油產量只能穩定在2億噸左右,到2011年,全國石油的需求量卻上升到了4.6億噸。10年來,中國對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直線上升,這種對外的依存度,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還威脅著國家的經濟安全。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環境質量,政府要有清醒的頭腦,要從上而下的宣傳到廣大的民眾中去,讓每一個公民都自覺的節約能源,節約用水,讓每個農民都能夠愛惜自己的土地,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
環保部門不能老是走過場,產能落后的工廠要淘汰,污染的工業必須控制、甚至不能發展。汽車的排放效率和汽車的大小必須通過稅收手段得到控制,城市必須改善公共交通,嚴格控制汽車的保有量。
上海的牌照拍賣好過北京的搖號。國家應該通過靈活的價格手段和稅收手段,不斷的引導老百姓向節能和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對新能源的投資,對有利于改善能源效率的研究和生產,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大力支持。通過節能減排,不斷的提高整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優化產業結構,哪怕是犧牲1到2個百分點的GDP增長,也是值得的、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