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亮:記者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省政府新聞發布會。受省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肖泉先生委托,今天的發布會由我來主持。
最近,省政府印發了《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和《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加快船舶產業轉型升級與海洋工程裝備發展三年(2013-201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這兩個文件是省政府系列產業政策中的兩個,兩個文件同等重要。根據李學勇省長要求,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請相關方面負責人給大家解讀一下。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是: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志忠先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秦雁先生,省發展改革委工業處處長李義女士,省科技廳高新處副處長王建先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建筑節能與科研設計處副調研員韋伯軍先生,省財政廳工貿發展處副調研員祁梅華女士,省環保廳科技處副調研員劉秀鳳女士,我是省政府辦公廳新聞聯絡處處長肖學亮。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有兩項議程,一是請王志忠副秘書長作新聞發布,二是記者朋友們可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王志忠: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對大家長期以來就我省產業發展情況的熱情關注和充分報道,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發布之前,我先講一下,為什么開這個新聞發布會。大家很清楚,江蘇特定的省情和發展模式使經濟取得了很快發展,現在經濟總量很大,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江蘇正在抓緊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等。產業結構是一二三次產業,近幾年來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改善產業結構。到去年底一二三次產業比例改善至6.3:50.2:43.5。預計2015年三產將達到48%、2020年三產達到53%。根據統計部門的信息,即將把研發列入服務業,服務業本身在加快發展,加上統計口徑的變化,總量會繼續上升,占比繼續提高,這樣江蘇的產業結構會進一步優化。同時,我們逐漸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工業內部,對傳統產業采取兩手抓,一手是推進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手加快行業消化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支柱產業則延長產業鏈,通過創新提高競爭力。戰略新興產業是我們著力培育的,今天我們重點講這個問題。第二是區域結構。江蘇的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是省委、省政府既定的戰略,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的進展。蘇北經濟占全省比重從2007年的20%提升到2012年的22.5%。第三個是所有制結構,江蘇從鄉鎮企業到外向型,再到創新型,實體經濟起了重大的作用。這次三中全會倡導發展混合所有制。鼓勵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交叉持股,既發揮了國有大企業的影響力,又發揮了民營企業的活力,二者的結合必然提高企業的創造力、競爭力。我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比較快、占比也比較高。今后將加快推進,以提高整個經濟的實力。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創發展新優勢的重大戰略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由于特定的省情和長期以來形成的粗放式、擴張式發展模式,現階段經濟發展仍面臨著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發展成本持續上升等諸多矛盾,迫切需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資源消耗低、綜合效益好等明顯優勢,“十二五”初,我省就在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2011年以來,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十二五”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件、物聯網和云計算、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和海洋工程裝備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和推進方案,明確了各自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措施。規劃和方案實施兩年多來,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2年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34%;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92萬億元,增長18.8%,預計全年將超過5.2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優化了產業結構,提高了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和活力。
由于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日益面臨嚴峻挑戰,必須適應新的形勢,及時調整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調整支持方向,以改革創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突破、提速發展。今年以來,羅志軍書記、李學勇省長都對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省政府對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推進方案逐一進行調整完善,陸續出臺每個產業的工作方案和實施意見。4月份,省政府對物聯網和云計算產業發展作出新的部署,出臺《關于支持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若干政策的意見》(蘇政發〔2013〕56號);10月份,結合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國發〔2013〕29號)和《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精神,省政府對推進節能環保、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出新的安排,10月29日省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加快船舶產業轉型升級與海洋工程裝備發展三年(2013-2015年)工作方案》和《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實施辦法》。這幾個文件在修改過程中及時貫徹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前兩個文件分別以蘇政發〔2013〕147號和143號的形式發布,并于印發之日起開始實施。今天召開這個發布會,就是向大家介紹這兩個文件的主要精神。
一、關于節能環保產業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總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提出的三項新要求之一就是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不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而且能夠拉動有效投資、激發綠色消費,進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有著巨大發展空間和廣闊市場前景,被列為我國“十二五”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我省是節能環保產業大省,今后一個階段,將集中力量在優勢領域率先實現突破,搶占未來發展先機,進一步推動產業加快發展。
(一)產業現狀
江蘇節能環保產業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一是持續快速增長。近三年來全省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9.2%,2012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90.5億元,規模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31.7%。二是重點領域優勢突出。我省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制造門類齊全,已具備自行設計建設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及大型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設施的能力,關鍵設備可自行生產。三是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先后攻克大功率電機永磁調速、濃鹽水深度處理、高效布袋除塵、火電廠大型系列煙氣脫硫吸收塔循環泵等60多項關鍵技術并實現成果產業化。但總體上看,江蘇節能環保產業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環保裝備產品總體上仍以低端制造為主,環保技術裝備大致相當于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水平。二是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滯后,2012年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中,節能環保服務業僅占2.6%,遠低于發達國家50-60%的平均水平。三是龍頭骨干企業偏少,2012年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20億元的企業不到10家,環保產業企業結構呈現“低、小、散”的特點。
(二)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創新為引領、工程為依托,強化政府引導,完善政策機制,培育規范市場,創新產業經營模式,大力推進產品由低端為主向更加注重高端發展轉變、企業由以產品經營為主向總承包一體化經營轉變、園區由企業集中向創新集群轉變、產業由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向先進制造業與節能和環保服務業互動并進轉變,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主要目標:一是產業規模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到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5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二是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總體技術水平保持國內領先,部分節能及水、大氣污染防治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三是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壯大。用能單位廣泛采用“節能醫生”診斷、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服務新機制改善能源管理,在污水處理、除塵脫硫脫硝、工業廢氣處理、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領域推進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運營服務;四是規模骨干企業帶動力增強。培育2家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企業、20家左右超10億元企業。
(三)發展重點
一是推動重點領域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升級換代。立足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的現有基礎,在市場應用廣、節能減排潛力大、需求拉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領域,2015年前重點發展節能技術裝備、環保技術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3大類產品:(1)高效鍋爐、窯爐、高效電動機、蓄熱式燃燒技術裝備、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產品等節能技術裝備產品;(2)水處理技術裝備、大氣治理技術裝備、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裝備、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等環保技術裝備產品;(3)再制造技術裝備、產業廢棄物開發利用技術裝備、資源回收和利用技術裝備等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產品。二是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以創新產業經營模式為主線,重點發展節能服務、環保服務和再制造服務三大類節能環保類服務業:(1)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動公共機構、大型公共建筑及重點用能單位優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改造,培育和樹立一批示范項目;(2)在城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煙氣脫硫脫硝、工業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積極推進包括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模式;(3)支持專業化公司利用表面修復、激光等技術為工礦企業設備的高值易損部件提供個性化再制造服務,建立再制造舊件回收、產品營銷、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統。三是更大力度實施節能環保工程。重點推進節能技術改造、污染治理、循環經濟、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建筑行動等五大工程:(1)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推動企業實施鍋爐(窯爐)和換熱設備等重點用能裝備節能改造;(2)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加大投入,積極采用先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加快脫硫脫硝除塵改造,煉油行業加快工藝技術改造;(3)實施農業廢棄物能源化資源化利用、農產品加工副產物資源化利用、循環型農業示范載體建設工程;(4)加快建設覆蓋大中城市和重點鄉鎮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地下工程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廢氣資源化利用、建筑中水利用和城鎮污水再生利用;(5)政府投資項目、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各類示范區中的新建項目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四是擴大節能環保和再生產品市場消費。主要是擴大節能、環保產品、再生產品消費以及推進政府采購:(1)認真實施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積極向國家組織推薦,爭取省內更多高效節能產品列入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目錄;(2)鼓勵環境標志產品和無公害標志食品等綠色標識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3)完善政府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提高采購節能環保產品的能效水平和環保標準,擴大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范圍,不斷提高節能環保產品采購比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五是著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及裝備,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國際合作和人才建設:(1)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面向產業高端發展的重大需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并實現產業化;(2)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優勢突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引領示范作用顯著的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3)加強企業各類研發機構建設;(4)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支持企業節能環保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四)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法規標準。圍繞節能、污染防治和資源有償使用、應對氣候變化等重點領域,制定專項法規規章,研究出臺推行生態補償、應對環境突發事件等規范性文件;制定嚴于國家的節能環保標準,嚴格節能環保執法。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加大省級節能減排專項引導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創新財政資金支持節能環保產業使用方式,建立以投資引導基金為主要形式的投入機制。三是推進機制創新。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節能環保產業投融資機制;搭建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間的溝通合作平臺,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節能環保項目信貸支持力度。四是強化政策導向。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完善差別電價政策,對超過產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對國家支持的節能環保重點工程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中給予重點保障。五是加大節能環保產業園和集聚區的支持力度。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財稅、金融、土地等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和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推動國家級、省級及中外合作等各類節能環保產業園和集聚區提檔升級,形成產業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創新活力勃發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高地。六是擴大對外交流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承攬境外各類節能環保工程和服務項目;引導外資投向節能環保產業,豐富外商投資方式,拓寬外商投資渠道,不斷完善外商投資軟環境。七是加強節能環保宣傳教育。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和資源環境教育,強化輿論監督和引導,普及節能環保知識和方法,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形成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
二、關于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
我的發布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肖學亮:謝謝王秘書長發布。下面開始提問題。
另一方面正如剛才秘書長發布的,還是要加大政府對產業的指導或者審批力度控制,它需要是很大的場地,要有很好的岸線,土地資源,岸線資源也不會向所有企業都開放傾斜的,你拿不到岸線,拿不到土地資源,那你就進入不了這個行業,所以政府的控制和引導要起一個很好的作用。謝謝!
記者:兩個文件和秘書長的寫的文字很優美,請教一下,在落實過程中如何平衡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
王志忠:我國走過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市場經濟相輔相成,再到以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市場經濟的決定性作用。政府作用在規劃引導,我們制定了很多規劃,由于市場的變化,所以必須及時修訂完善。五年規劃定了以后,還要有兩年的實施方案,就是市場在發生變化,市場瞬息萬變,規劃也要水質調整。
肖學亮:下一個問題。
記者:您好,我是中國經濟導報的記者,我想問一下在節能環保政策措施里面,剛才提到了節能減排專項引導資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資金,過去這方面投入有多大,這個文件出來以后,將會加大多大的引導資金支持?謝謝!
祁梅華:我是省財政廳工貿處的,剛剛記者說到了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節能專項資金當中安排多少,因為從我們省財政安排資金的方面來講,一般我們涉及到產業方面的專項資金都是按照項目來申報的,也就是說每年申報的項目不太一樣資金也不是一樣的。還有我們因為這一塊有的是和省發改委,還有一個和省基金委共同管理的相關專項資金。從2013年的情況來看,他們通過去支持,或者發展一些示范類的,或者重點的這一塊相關的項目,可能這個里面專項資金的額度相對安排多一些。還有照顧到一些面上的專項資金安排的少一些,目前我們用在節能和循環經濟這一塊的,就是工業這一塊的,行業里稱為非建筑功能,我們2013年安排了2.5億。
記者:我是中新社江蘇分社的記者,我想問一下韋處長,我看到材料中江蘇實行綠色建筑行動,實施這個行動對于江蘇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和作用?
韋伯軍:節能綠色建筑行動是今年國務院發文件在全國推行的,所以我們節能環保產業里面把這個納入了工作之中。大家知道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比如建筑用鋼現在在全社會鋼材中消耗的50%,建筑用水泥在全社會水泥的消費量中占60%,在使用過程中,使用的能耗占全社會能源的消耗在30%,所以和建筑相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空氣污染占環境總體污染的34%,這個國家都有相應的數字,包括建筑垃圾占社會總量的40%。相對于傳統建筑,我們綠色建筑平均節能率達到58%,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15%,可再循環材料的利用率達到了7.7%,我們經過測算,十二五計算僅建筑領域就可以節約的資源是5300萬噸。